《婚姻场景》又名《婚姻生活》,是英格玛·伯格曼在1973年拍的电视剧,时长约5个小时。
这也是我没有看懂的一部片。我无法理解为什么玛丽安一直深爱着自私、自大、懦弱、逃避、无责任感的乔安。无法明白在和乔安离婚几年之后,反而成为了他的情人。也许那时的乔安已经有所成长,但是我觉得乔安不能给她带来幸福。
玛丽安在婚姻里的角色是一个妈妈型的顺从的妻子。她在工作之余照顾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养育两个女儿。在发现乔安出轨、第二天要和情人一走了之之后,她竟然还能帮乔安调闹钟,帮他收拾行李。于此对应的是乔安在婚姻里只考虑自己,丝毫不付出,自私又自大,出轨之后还要玛丽安理解他的“内疚”。
在乔安走之后,玛丽安开始回想自己的童年,想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部分在影片里念日记的方式出现的。我非常喜欢这个片段的前部分,认为是她觉醒了。可是,日记最后的部分她还是把和乔安的分开归责到自己身上。我觉得非常可惜。两人分开最重要的原因明明是乔安是个大渣男。
我把念日记的片段里我喜欢的台词摘抄如下:
“突然无意间翻看起学生时代的旧照片。当时我才10岁。我似乎想找到让我变得懦弱逃避的原因。出乎意料,我不得不承认我丧失了自我。在这一点上我一无所知。我总是循他人之意做事。从我会记事起,我便是如此顺从、得体、近乎谦卑。孩提时我也有过一两回任性。但母亲会用教条礼节严厉地惩罚我。他们对于我的成长,以及我那些姐妹的成长,都旨在训导我们成为温顺的人……我的父亲希望我能跟随他成为一名律师,我却暗示他们我想成为演员,或是做些和戏剧界相关的工作。但他们却嘲笑我。那以后我只能装疯卖傻,在和其他人的相处中、在和男人们的相处中八面玲珑起来。我总是做作其行,拼死取悦他人。我从不思索自己所好,却总是思索’别人想要我有什么喜好’。这不是慷慨大方,尽管过去我是这么觉得的。这其实只不过是懦弱,更甚者,这一切都根植于我对自己的漠视。”
我觉得这个部分很精彩。它展示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以及女性在规训之下变得懦弱、服从的现实。
“在我和乔安生活的小幸福里,我们对一切事漠然。这是一种潜藏的残忍与冷酷。”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来形容夫妇对彼此漠视的婚姻。“残忍”和“冷酷”是两个很精准的词。
片中,签离婚协议的那一集给我印象很深。乔安在失意时才发现自己需要家庭。他需要家庭的什么呢?他需要妻子的照顾,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照顾他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而当乔安沉迷于情人时,他毫无眷恋地一走了之。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而玛丽安在和乔安分开后,虽然也经历过一年的低谷期,但是她重新找到了自我,新的生活也过得很好。
这部片子加深了我的婚姻的看法。我认为婚姻是对男性有利的制度。在婚姻中,男性比女性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女性普遍的付出更大。虽然也有一些男性好好参与育儿、家务分配,能够尊重女性,考虑对方,在出现问题时积极沟通、处理。但是,看一下现实的世界,就会发现这样的男性的比例实在低。
回到影片。片名是《结婚场景》,也就是从婚姻里选取的一幕幕场景。我觉得这些场景很真实。如果想看婚姻中的两个人可以是多么丑陋,可以看一下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