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坦白说,我觉得自己几乎没有看懂这本书。
我有一些喜欢的片段,比如《看上去很好的一对儿》里门和电视机的“说话声”,比如《故事的形状》里人们可以把念头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这个想法。我也喜欢《第二次机会》里人可以在死后体验自己当初没做的选择这个概念。
但是其他,我并不觉得有趣。
我想起了《诗人继续沉默》这本书。这两本书很不一样,它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的作者都来自以色列。可是,我读它们的感觉很类似——我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在阅读的时候我也没有感受到很大的乐趣,看完我都有一种失落感。
我在读《诗人继续沉默》时看到有些篇和它的社会有关,和战争以及与阿拉伯人的冲突有关。但是我不了解,所以我没有看明白。
但是这本书,我觉得不是那样的。看它并需要很多背景知识。
算了,我还是承认我不喜欢这本书,不觉得它很有趣,也不觉得它写得好。
这让我想知道我到底为什么喜欢看书。是我真的喜欢看书,还是因为这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又或者是在我的脑子里有一种功利的看法,认为看书是好的。
可是,看书就比钓鱼好吗?不伤害人的兴趣爱好应该是平等的,不分高下。很多时候,当我在海边看人们钓鱼,站着或坐着好久一动不动,耐心等鱼儿上钩,我觉得我无法想象那种乐趣。钓鱼通常花很久,几个小时,一整天很容易就过去了。可是,很明显,钓鱼的人喜欢这个过程。当他们钓到鱼时,他们会非常开心。有的人也会去许多不一样的地方钓鱼。有时能在船上看到人们拿着装了钓竿的盒子,还有用来放鱼的箱子。
我看书的时候会被书里的故事吸引,舍不得睡,一直看到天亮。也会惊叹于文字的美,惊叹于书里对时间、对世界的描述。我通过看书拓展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当我可以看原版的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时,我也会非常开心。
可是,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热爱看书。可能我始终有功利的观念,认为我看的书总有一天会带我去更广阔的世界,让我更好。而钓鱼不能(或许钓鱼也能,看那些为了钓鱼而旅行的人吧)。我不喜欢这样的想法。
我会想人到底应该怎么度过自己的生命,怎么花时间。到现在我还没有一个答案。
日子一天天过去。最近几年我甚至感受到了时光飞逝。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仅仅是想怎么样过好眼前的每一天,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
或者,就像这本书《第二次机会》里面一样,无论怎么选择,其实都一样。无论今天我是怎么过的,我是睡懒觉过一天,看书过一天,还是工作一天,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我不知道。
又或许我不用去考虑我为什么喜欢看书。如果看书能给我乐趣,这就足够了。如果看完一本书,觉得自己没看懂或者不怎么喜欢,那就抛开它,去看别的书。
《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
这本书比《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更容易读,也更有趣一点。不过,我的感觉还是比较一般。我没有被它强烈吸引。
这些短篇里我喜欢《快飞吧》《一克之缺》(这个故事很搞笑,也很荒谬)。
我喜欢《夜里》。我喜欢它的叙事和营造的氛围。最喜欢的是这段话:“夜里,所有人熟睡时,金鱼会从鱼缸里出来,穿上爸爸的格子纹拖鞋。它会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快速换台。它最喜欢的节目是动画片、自然主题的电影,也喜欢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但仅限于恐怖袭击或有冲击性画面的新闻。它把电视机调到静音,以免吵醒其他人。大概凌晨四点时,它返回鱼缸,把湿漉漉的拖鞋留在客厅中央。它才不在意到了早上妈妈会对爸爸说起这件事。它只是条鱼,如果无关鱼缸和电视屏幕,就没什么好在乎的。”哈哈哈,有意思。就像上一本书《看上去很好的一对儿》里面门和电视也有台词一样。
我还喜欢《天梯》,讲一个天使想念人间,最后用天梯下凡的故事。好有趣。天堂听起来很美好,可是没有人间的各种声音。天使的工作就是耙云,其实蛮无聊。
我也喜欢《革命失败者的生日》。哈哈哈,有时这样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很有趣。
我也喜欢《恋上菠萝》。这是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虽然这个故事里女生的突然消失有些牵强。
里面有些故事很恐怖。最恐怖的是《白板》,一些人被克隆出来,被塑造成和原来的人长相、知识结构、情感,甚至动作都很像的人。然后被拿来折磨、杀死。他们就像商品一样被对待。这是最残忍的部分。
一个男人憎恨他的妻子,订购了一个和妻子长相一样的女孩。把所有的憎恨发泄到这个女孩身上,把她杀死。
一个白胡子老头因为家人被希特勒杀死,为了复仇订购了一个希特勒的克隆人。尽管这个克隆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从未杀过任何生命。他还是被杀死了。
这个故事让人非常绝望。这些克隆出来的人认为自己是真正的人。他们努力学习,参加考试,怀着对外面世界和新生活的美好希望。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美好的新生活,而是死亡。
故事里那个女孩很努力地学医。她认为是因为自己在真实的世界会用到。而事实上她必须学医的原因是杀死她的那个男人的妻子知道医学知识。她接受的医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她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复制品。
当那个男孩幻想他和女孩在现实世界的相遇时,他看到的是已经失去生命的她赤裸地浮在游泳池。而他自己的命运也是被可笑的复仇者杀死。
这是一个残忍的故事。
这本书里还有另外一篇《窗户》和这一篇很像。里面的主角以为自己是得了失忆症在疗养,但其实他只是被制造出的一项为了满足其他人的需求的服务。
这两篇里人都失去了人的身份,成为了商品。如果将来人类的技术可以实现,我丝毫不怀疑小说里的这些会成为现实。人最残忍的行为,就是把其他人不当成人,而是当成低等动物、工具。
另一篇《好事儿》和这两篇有一点点像,只不过远没有这么极端。它讲的是阔太太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四处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她们通过“帮助”别人获得拯救感、自认为善良的美好感觉、优越感和感激。所以,当故事的结尾那个当初需要救助的流浪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表示不需要帮助时,想要“帮助”他的那个有钱女人留下了眼泪。它讽刺了生活里那些热衷于“拯救”别人的人。
İkitelli su kaçak tespiti Sultanbeyli’de su kaçağı tespitini cihazlarla hızlıca yaptılar, çok başarılı bir ekip. https://tagshag.com/1731253092339592_5399